一、病虫发生动态
1、第6代稻纵卷叶螟:全县5个监测点监测到8月26日至9月12日灯下诱虫共60头,同比去年增2.3倍,预计为1(3)级【轻、局部中等】程度发生,低龄幼虫(1~3龄)盛发期比去年提早5~7天,为9月13日~22日。全县发生面积预计为3~5万亩。
2、第6代稻飞虱:统计8月26日至9月12日灯下诱虫710头,同比去年增5.2倍;田间稻飞虱虫量高者为1800头/亩,一般田块成(若)虫维持在100~300头/百丛之间,与去年同比略有增加。预计第6代稻飞虱若虫盛发期为9月12日~20日,为1(2)级【轻发生、局部中等偏轻】程度发生,发生面积预计为2~4万亩左右。
3、第4代水稻钻蛀类水稻螟:8月26日至9月12日全县5个监测点监测灯下监测到二化螟成虫共226头(去年同期为60头),同比约增3倍;大螟为18头,同比去年增长8倍;没有监测到三化螟成虫,结合田间剥查上代枯心苗活虫情况测算二化螟发生期为:
发生期 二化螟
螟蛾始盛期 9/12 -- 14日
螟蛾高峰期 9/18 -- 20日
螟蛾盛末期 9/24 -- 26日
蚁螟始盛期 9/19 -- 21日
蚁螟高峰期 9/23 -- 26日
蚁螟盛末期 10/ 1 -- 3日
发生程度为1(3)级【轻(局部中等偏轻)】,主要为害9月下旬初至10月上旬中大胎破口至抽穗期的田块;发生面积约4~6万亩。大螟发生世代重叠,没有明显盛发期。
4、稻纹枯病:近期调查病丛率高者为52%,一般田块病丛率为5~15%。由于近期降雨多,田间湿度大,田间稻丛荫蔽,病害扩展蔓延快,尤其田间长期积水密植大的田块,病情将进一步加重,预计为3(4)【中等(局部中等偏重)】程度发生。
5、稻穗瘟:近日调查二塘、禄新、三里等局部发生稻叶瘟的个别田块病丛率高的有13%,病叶率达5.2%。由于历史发生老病区残留病原菌较多,山区田间小气候有利于稻穗瘟的发生,预计1(3)级【轻(局部中等)】程度发生,发生面积为0.4~0.6万亩。
6、稻曲病:发生于穗部,为害部分谷粒,俗称豆豉谷;在抽穗至灌浆初期田间露水多湿度大条件下易发病。
7、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近日在二塘樟村垌田调查发现有个别田块出现白叶枯病急性凋萎型病斑,发展迅速;平田村局部田块有细菌性条斑病发生。①白叶枯病于目前阶段发病特点:剑叶或其下1~3叶中脉淡黄色,病斑沿中脉上下延伸到叶尖、叶鞘,叶片失水青枯。上午露水未干时可见病叶有大量乳白色或黄色菌脓溢出;②细菌性条斑病病斑初为暗绿色水浸状小斑,很快在叶脉间扩展为暗绿至黄褐色的细条斑,大小约1×10mm,病斑两端呈浸润型绿色。病斑上常溢出大量串珠状黄色菌脓,干后呈胶状小粒,对光看可见许多半透明条斑,病情严重时叶片卷曲,田间呈现一片红黄色。
二、防治工作意见
1、进行干湿交替管理,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虫发生危害。
2、由于各种病虫受虫源(菌源)、品种、栽培和前期防治等因素影响,各稻区间或同一稻区不同田块间发生程度都有较大差别,须加强田间检查,结合各自田块具体情况,掌握用药时间和方法,达标施药防治。当前对应病虫防治指标是:
①稻纵卷叶螟:低龄幼虫≥30头/百丛。
②稻飞虱:混合虫口≥500头/百丛。
③钻心类螟虫:在二化螟螟卵盛孵期间,即9月下旬初至10月上旬中大胎至破口抽穗的田块为重点防治对象田,需加强螟卵密度调查,对钻心虫卵量达100块/亩以上的田块做好防治工作,先破口先用药、后破口后用药的原则。这也可防治同期发生的大螟为害。
④纹枯病:在适度做好露晒田的基础上对病丛率达10%以上的田块及时施药防治。
⑤稻穗瘟:对种植抗病性较弱的品种前期发生过稻叶瘟或历年存在稻瘟病病原菌的老病区,在水稻剑叶与例数第二叶的叶枕平齐(叶枕平)时和始穗期需要做好防控工作。
3、防治用药:①防治稻纵卷叶螟、钻蛀类螟虫可选用苏云金杆菌,或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毒死蜱等对口药剂兑水喷杀。②防治稻飞虱可选用吡蚜酮、吡虫啉、噻嗪酮、醚菊酯、烯啶虫胺等对口药剂兑水喷杀。③防治纹枯病可选用井岗霉素、多抗霉素、苯甲·丙环唑、肟菌·戊唑醇、(注:肟菌·戊唑醇、可兼治稻曲病)等药剂防治。④防治稻瘟病可选用咪鲜胺、春雷霉素、三环唑等药剂防治。⑤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可选用噻菌铜、叶枯唑、硫酸链霉素、噻森铜、代森铵等药剂防治。
(图片来源:武宣县农业农村局)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