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晚稻后期病虫鼠害发生动态及发生预期
根据近期调查,晚稻后期各稻区病虫鼠害发生动态为:
稻飞虱混合虫口密度高达1500头/百丛,一般为160~320头/百丛;第四代钻蛀性螟虫枯心率高的为3%,一般为0.1~0.3%。
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病叶率高达41%,一般为8.5%左右,发生程度为1(3级)【轻局部中等】;稻纹枯病病丛率最高54%,一般为6~15%;稻叶瘟历史性病区病情指数最高3.5,一般为0.5~1.5,属轻发生;目前在老病区一些已齐穗的田块已有穗颈瘟、穗粒瘟发生。
此外,稻蝽象、稻蝗、粘虫和胡麻叶斑病、鼠害等也有一定程度发生。
当前,我县晚稻早中熟品种已经进入扬花灌浆期,中偏迟熟和迟熟品种亦已处于大胎破口和抽穗期。随着天气逐渐转凉,北方稻飞虱也逐渐南迁,预计10月中旬中,部分稻区稻飞虱受虫源回迁和本地虫源大量繁殖影响,将出现1(3级)【轻局部中等】程度发生为害;另外水稻生育和田间环境仍有利于稻纵卷叶螟、大螟、二化螟、纹枯病、稻穗颈瘟、稻曲病等病虫发生危害;稻纹枯病病情、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在部分稻区仍将有所发展。
二、防治工作意见
(一)继续加强田间管理,重点抓好科学灌溉,实行浅水抽穗,湿润灌浆,落干黄熟;通过适当降低田间湿度、增强稻丛间通风透光,提高植株抗性,减轻病虫发生为害。
(二)用药意见:
1、对10月上旬末前处于齐穗前的田块仍需考虑防治钻蛀类螟虫(二化螟和大螟)选用杀虫双、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等对口药剂兑水喷杀(可兼治稲纵卷叶螟、黏虫等害虫)。
2、在水稻破口抽穗后至成熟前,对有稻飞虱500头/百丛以上的田块,可用选用吡蚜酮、吡虫啉、噻嗪酮、醚菊酯、烯啶虫胺、敌敌畏等药剂进行防治。
3、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可选用噻菌铜、叶枯唑、硫酸链霉素、噻森铜、代森铵等药剂防治。
4、对前期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较差的,如病情有发展的应继续施药防治,防治用药可选用井岗霉素、或多抗霉素、苯甲·丙环唑、肟菌·戊唑醇(注:苯甲·丙环唑、肟菌·戊唑醇可兼治稻曲病)等对口农药。
5、稻瘟病历史性发生区域或前期发生过叶瘟的田块,在晚稻破口抽穗或齐穗时仍有穗瘟出现的田块,可选用咪鲜胺、春雷霉素、三环唑等对口药剂进行防治。
6、采取病虫兼治,科学合理搭配混用农药,喷药同时适当加施叶面肥,提高植株抗逆性,防早衰、增粒重、促丰收。选药上要避免使用安全间隔期长于距离收获期的药剂,收获前7天,停止施用农药防治。
7、害鼠:可选用溴鼠灵、溴敌隆等高效安全杀鼠饵剂,对出现鼠害的田块于傍晚投药使用毒饵站进行诱杀。
(图片来源:武宣县农业农村局)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